近期,央视军事频道在《国防军事早报》节目中,报道了解放军第72集团军某旅奔赴西北某地开展实弹演训的有关内容。从中可以看到,茫茫西北戈壁,清晨雾气未散,该旅官兵将东风猛士版红箭-10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驶抵发射阵地,根据演训安排,做好相关准备,然后朝着预定靶标发射多枚红箭-10反坦克导弹。饶有趣味的是,相比MV3中型越野卡车版红箭-10,东风猛士版红箭-10就有些稍显低调。
作为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红箭-10唯有同机动平台相结合,才会在战场上体现出自身价值。于是乎,早年间集成在ZBD-04A式步兵战车履带式底盘上的8联装红箭-10反坦克导弹,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基于ZBL-08式8×8轮式步兵战车底盘的集成方案,同样也被坊间津津乐道,但很可惜的是,解放军并没有将其采纳,相反则是用于外贸。
按照逻辑来说,将8联装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移植到ZBL-08式8×8轮式步兵战车底盘上,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合理的选择。然后将其列装至以8×8轮式装甲战车的中型合成旅,将会切实提高中型合成旅的旅级反坦克火力,但解放军之所以会选择MV3中型越野卡车作为携载红箭-10反坦克导弹的机动平台,恐与后者性价比更高有关。
当然采用这种方案也有短板,即导致旅级反坦克火力会有所下降,从此前的单车8联装下降到如今的单车双联装。另外由于车身空间有限,MV3中型越野卡车版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也取消了原来在履带式底盘上配备的可升降式光电观瞄设备,打击所需的各项数据将由其他侦察车辆或设备代劳,总体表现仍能满足作战需求。
最为重要的一点事,MV3中型越野卡车版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既可以装备轻型高机动合成旅,也能面向部分中型合成旅,这就与本文主角—专注于轻型高机动合成旅的东风猛士版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东风猛士版红箭-10采用的机动平台系有着“中国悍马”之称的第三代猛士高机动性越野车,负责研制该型车辆的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将其称之为“猛士B”。
至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东风猛士则被称为是“猛士基本型”与“猛士A”。公开资料显示,第一代猛士虽是仿照美制Humvee(军用悍马)高机动性越野车而来,但还是有不少创新成分。猛士总设计师黄松曾透露称,在最为重要的15项技战术指标中,猛士有12项对美制军用悍马实现了反超,另外3项则保持在相当水平。
例如猛士能够适应55℃的最高环境温度,反观美制军用悍马(Humvee A2,下同)还要高出9℃。易损件强化里程寿命方面,猛士强化里程达到了1.8万千米,比美制军用悍马高出了整整2.6倍。更为重要的是,猛士生产成本要比美制军用悍马低出20%左右。紧接着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便在第一代猛士基础上推出了旨在提高防护能力的第二代猛士。
相较于第一代猛士,第二代猛士对动力舱与驾驶舱进行了全新开发,使其承载力相较美制军用悍马提高了17%,至于动力方面,第二代猛士则在人员物资满载的条件下提升了25%,由此为装备更强的防护设备奠定了基础。不同于第一代猛士的铝合金车身,第二代猛士对前发动机舱、驾驶舱、货箱和车身后部均采用了一体化焊接结构。
并大面积使用一体成型装甲覆盖件,且预留了挂装附加装甲的空间,以便在威胁较高的作战地域加挂附加装甲。此外,第二代猛士还对车身两侧后部的防弹玻璃进行了防护钢板覆盖,最后是为了防备从地雷等从车底来的袭击,第二代猛士还在车体底盘加装了V形装甲,增强了对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的防御能力。
谈及第三代猛士,与前两代猛士最大的不同则在于车头发动机进气口采用了平头设计,反观前两代猛士车头则是向下倾斜。同时,第三代猛士还采用了一台6.7升,输出功率达300马力的国产康明斯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动力相较前两代猛士更为强劲。另外,第三代猛士还取消了沿用自美制军用悍马的“门式桥”和轴间制动系统。转而回归传统的独立悬架和传动设定,如此既增强了可靠性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至于第三代猛士的优势,具体来讲就是在强化机动性与防护性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该型车辆的可拓展性,可以照此改装成不同的装备车辆,用以装备解放军轻型合成旅在军改后细分出的轻型高机动部队(即轻型高机动合成旅)、空降部队、空中突击部队与山地部队等。
在论及这一点时,我们的目光就应从东风猛士版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转移到PCL-171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与东风猛士版122毫米多管火箭炮身上,从上述三型装备中可以看出,它们均采用了第三代猛士6×6驱动版本。除此之外,解放军还列装了在第三代猛士基础上推出的多用途支援保障车、电子信息作战车及猛士版车载120毫米迫击炮等。
所谓低调不失奢华,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集成至第三代东风猛士上后,就已经脱离“反坦克导弹”这个范畴,进而跃升到了“多用途”领域。换言之,东风猛士版红箭-10反坦克导弹系统除了能够有效摧毁地面装甲目标外,诸如小型水面目标与低空低速飞行目标也能予以致命一击,因此就是不知喜马拉雅山那一边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