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中,曹操始终都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名句流传至今,“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他干的事,在政治上可谓是超级狠人,对人性的把握更是稳准狠。
在他临终之际,担心性格阴狠的曹丕对其他兄弟不利,曹操就向曹丕托孤,动之以情让他善待年仅5岁的曹干这个年幼失母又即将丧父的弟弟。
从那时起曹干就叫曹丕“阿翁(父亲)”,这很可能就是曹操教他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了能让孩子活命,曹操也是煞费苦心,而6年之后,曹丕去世前的一番作为,才让人认识到曹操的高明之处。
01
曹昂暴毙,曹操难定继承人
曹操一生娶了16个妻妾生下25个儿子,堪称人丁兴旺,不过在那个战乱年代,有些孩子很容易遭遇意外。
譬如当年张绣投降后,曹操发现他夫人貌美无双,便强行把张绣的妻子抢过来,本来张绣投降就不情不愿,这时最应该做的当然是好好安抚,但曹操看到没人完全忘记了这些,导致张秀恼羞成怒降后复叛,而曹操也因为自己的色心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张绣反叛发动突然袭击,曹操一度陷入绝境,幸亏大儿子曹昂挺身而出,才帮曹操化险为夷,不过这次也只能算是一命换一命,曹昂最终死在张绣军中。
万恶淫为首,色字头上一把刀,曹操至此也算是深有体会。
他有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咱不清楚也没法问,不过曹昂的意外身亡,却彻底打乱了曹操的接班计划。曹昂身为曹操长子,虽不是嫡出但其母早亡,由曹操正室丁氏抚养长大,聪明刚毅且性格谦和,一直深受曹操喜爱,也属意让他接班,但被张绣击杀,曹操只能另外选择接班人了。
曹昂死后,曹操又在众多儿子中看好了曹丕和曹植,前者很像年轻时的自己,而曹植则聪明超群。最终选谁曹操始终难以抉择,最后在贾诩举了袁绍、刘表两人废长立幼被消灭的例子后,曹丕才最终被曹操选定为继承人。
曹操临终之际,把几个儿子和重臣召集到面前,安排身后事,并嘱托曹丕善待其他兄弟,但轻飘飘一句话显然是不可能让曹丕言听计从的,所以曹操不得不仔细思考托孤计策。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一个老父亲,虽然在天下人心中背负骂名,但确实还是非常关心儿子的,为了孩子们兄弟和睦也是操碎了心。
02
另类托孤,尽显老谋深算
在众多儿子之中,曹操深知曹丕性格是和自己最相似的,如果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他必定不会照做,否则他就不是曹丕了。
因此,在交代完所有事情之后,曹操开始玩起了心机,把年仅五岁的曹干单独叫到眼前,拉着他的手向曹丕托孤。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对曹丕说这孩子刚出生三年,就失去母亲,从来不记得母亲长什么样,现在五岁了,自己这个当爹也要离他而去,以后他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嘱托曹丕好好照顾他。
从此之后,曹干就按照曹操临死前的嘱托,跟曹丕走得特别近,每次见到曹丕都喊他“阿翁”,这个称呼就是“父亲”的意思。自己的兄弟叫自己父亲,在注重伦理纲常的三国时代,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曹丕多次纠正曹干,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曹干依然每次都叫他“阿翁”。
曹操在世时叫曹丕为哥哥,曹操去世后就叫他“阿翁”,如果说这是五岁孩子自己想出来的,肯定是没有人会相信的,所以这应该是曹操临死前教曹干,然后再配合临死前的托孤和那一番动情表演,自然让曹丕更加呵护曹干。
所以,曹丕每次见到曹干,听到他对自己的称呼,就不免想起曹操临死前的托付,拉着他的手常常悄悄流泪,对待曹干也比其他兄弟更加亲近。
活着的时候智计百出,死后的遗策还能护佑幼子平安,不得不感叹曹操对人心把握之准,对曹丕认识之深,知子莫若父,曹操可谓是算准了曹丕。
03
留下遗诏,嘱托善待曹干
曹丕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后,显然不满足于此,经过和汉献帝“友好协商”,成功说动他启动“禅让”程序,曹丕最终成功篡权登上皇位。自古帝王之家无亲情,但因为曹操临死前的一番操作,曹丕最终还是善待了自己的兄弟,没有闹出兄弟相残的惨剧。
对于称呼自己“阿翁”的曹干,曹丕非常大度,先封他为燕公,不到两年时间又升他为河间王,此后还不断扩大他的封地,让他做一个逍遥王爷衣食无忧。在曹丕临终前,还特意留下遗诏,嘱托继位者善待这个小叔。
至于当年和自己争位的曹植,如果不是受曹干带来的兄弟之情影响,以曹丕的为人自然是直接一杀了之的,但现在因为有了兄弟亲情,曹丕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这才有了“七步成诗”的典故,而“煮豆燃豆萁”一诗更是流传千古。
曹丕留了曹植一命,把他圈禁在封地之中,而死里逃生的曹植也是小心做人,努力让自己保持低调,最终才算成功保全了自己。
对于其他兄弟,曹丕虽然也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自由,但终归还是念及兄弟之情留下了他们的性命,终其一生都没有无故杀死任何一个兄弟,曹操的儿子在他死后都能得以活命,这在帝王之家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曹操。
曹操在临死前,费尽心机留下托孤计策,让曹丕没有丢掉那可能因为大权在握而丧失的亲情,也正是这样的改变,既保住了曹干的性命,也保住了曹操其他儿子的性命,最终留下了“建安三曹”的美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