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曼哈顿酒店自媒体网

专访2024武汉双年展“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以“光”为主线呈现立体多元的生命体验

“城市流体——2024武汉双年展”将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琴台馆)举办。本届双年展在“城市流体”主题之下分为五个板块。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对“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进行了专访。两位策展人介绍,“微光探寻”板块将“微光”的物质性、象征性与形象性,同“探寻”所提示的流动的生命个体、与生命的能动性相联系,既包含多元的生命形象,也有艺术家在不同区域的在地性叙事,以及在城市日常经验升华出的超越性体验。并且,本单元试图依据一天的光线变化,组织与构建展览的视觉体验。

专访2024武汉双年展“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以“光”为主线呈现立体多元的生命体验-图1

孙冬冬。美术馆供图

多形态前沿性作品,呈现生命昼夜轮转

记者:“微光探寻”板块的整体策划理念是什么?

孙冬冬:“微光探寻”板块是我和刘舒畅一起来合作策展的。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有一种“具身”的感觉,让观众在进入展览现场时,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能激发出他们对于自己生命经验或体验的一种回应。我们对于“微光”的理解是: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在成长或是在社会的变迁过程中,面对时空的转变,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会有一些新的体验或者新的经验。所以这种“探寻”其实不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以一种遭遇感来激发出观众对于生命的回应。

记者:紧扣板块主题,在策展过程中是如何选定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有哪些侧重?

刘舒畅:“微光探寻”板块共有37位艺术家参展,其中包括7位国际艺术家。参展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我们跟总策展人有过几轮的沟通交流和筛选,从最初提名的60多位最后定到了现在的37位。直到正式开展前,作品都会处于动态微调和更新的状态,以呈现出最佳的展览效果。

孙冬冬:我个人更偏向于视觉性和体验性的艺术品。同时,在布展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多体验性的元素。比如说,我强调空间和空间之间墙面色彩的过渡、灯光的变化等,其实是仿照一天的日光从白天到黑夜的过程——因为生命感不光是从出生到死亡,它还有每天轮转的一个过程。我希望能把这种昼夜轮转的日常性在这个空间当中显现出来。

我们邀约了老中青三代、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来体现多元的属性,在一个共同的时空下,每个艺术家面对世界和生命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更立体、更多元的生命体验,让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在进入这个展览的叙事当中时,产生自己对这种生命的回应。我们不回避偏传统的艺术家,既有绘画平面性的作品,也设置了一些影像、装置。

专访2024武汉双年展“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以“光”为主线呈现立体多元的生命体验-图2

刘舒畅。美术馆供图

量身定制艺术品,挖掘空间多样表情

记者: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这样一座百年老建筑策划当代艺术展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孙冬冬:武汉美术馆分两个馆,“微光探寻”是在汉口馆,还有一个琴台馆。我原来一般策划的空间其实都偏向于琴台馆那样的一个新建筑。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民国建筑当中,去做一个当代艺术展览。我还是蛮兴奋的,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历史性的叙事。汉口馆所在的建筑原来是“金城银行”大楼,所以在展览当中,我特别邀请了艺术家徐渠的作品《降临》,加入了ATM机做的装置,由此产生一个呼应的对话关系。我们还邀请了艺术家刘月为展览订制一件空间性装置。

因为历史原因造成武汉美术馆(汉口馆)的基建有一些不符合当代艺术特征的空间特性,在这个空间策划当代艺术展览很有挑战性,需要经过我们的调整去刷新和激发观众进入习惯性空间新的感受。同时,汉口馆的特征比较丰富,很有趣、有亲和力,它不是均质化的一个空间,是有各种表情的,就看策展人如何去把表情给挖掘出来,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让这个空间的特点显现出来。观众在这里不会迷失自己,反而能和作品能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关系。这个展览可能更像是我们邀请观众来家里做客,可以进入到人的内心,或者进入到一种很细微的、具体的叙事当中。

记者:具体到武汉美术馆(汉口馆)的七大展厅,这些艺术品的布展逻辑是什么样的?

孙冬冬:每一个展厅其实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它并不是一个狭窄的或者限定性的叙事,我们更多地希望能营造出一个开放性的叙事,里面暗含了很多叙事性的线索或者关键词,激发观看者对作品有不一样的反馈。

从一号展厅进来时,是相对比较宏大的,作品是偏抽象性,包含了很多关于身份形象的叙事。这种叙事将以不一样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艺术家张恩利的绘画是把一个人的生命感受转化成一种抽象性语言;艺术家郭迎光的作品强调当下年轻女性在社会环境遭遇的一些社会性问题;艺术家周力作品包含着各种身份的叙事、文化的认同。到第二个展厅我们就进入到一种具体的语境,一部分是以水作为线索的作品,一部分是以光和空间视觉为线索的,交叉在一起。到第三个展厅,可能更多的是和一些生命体验相关的。到第四、五、六展厅就慢慢偏向于体验性的艺术品,将“微光探寻”这个主题更日常化了。

专访2024武汉双年展“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以“光”为主线呈现立体多元的生命体验-图3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布展现场。曾熙来摄

双年展给城市带来美好和活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微光探寻”板块目前的布展情况和布展进度。布展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孙冬冬:布展进展还是比较快、比较顺利的。我的策展伙伴刘舒畅是来自武汉美术馆的策展人,她肩负了大量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目前,布展进度大概完成了80%,进入到一个微调的状态。包括部分作品的位置的调整,以及灯光的调节。

刘舒畅:进入布展阶段的半个月来每一步都挺深刻的,有一些具体的设置甚至是反常规的,相信开展后观众也会从各种细节上面感受到这个展览的不一样。我们和艺术家、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地沟通、推敲,希望让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在长达八个月的展期中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展现。

专访2024武汉双年展“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孙冬冬、刘舒畅:以“光”为主线呈现立体多元的生命体验-图4

已经到达武汉美术馆(汉口馆)的艺术作品。曾熙来摄

记者:“微光探寻”对于处理艺术性和社会性、学术性和大众性之间关联方面有哪些思考?

孙冬冬:的确,当代艺术需要观众更多地以各种方式参与,以体现它社会性的文化特征。我们这次展览是营造一个场域,让大家在看展的同时,身体可以参与到一个空间当中。这是偏体验性的一种观展方式,需要观众身体的积极参与,但不一定是动作的参与。我也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展览当中给观众安排一个位置,这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拍照位置,而是让观众如何进入到这个展览叙事当中的一个位置,是一个精神上的位置。

记者:请谈谈您对武汉的印象,您认为双年展的举行对武汉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孙冬冬:武汉是中国腹地的一个枢纽型城市,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非常强,在这种有交流和汇集的地方做一个双年展,是非常符合双年展的一些特性的。2024武汉双年展以“城市流体”为总主题,其实就是强调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还体现在城市的更新迭代过程。对于一个城市,双年展有很美好的愿景在里面,可以带来更多的活力,点燃大家对生活的热情。

(叶飞艳 实习生林康琪)

【编辑:王戎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hthotel.com/post/398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